上一页|1|
/1页

主题:淘宝买房?微信买房? 你能接受吗?

发表于2014-08-28

  2013年8月25日,上海的新闻晨报"楼经"提出一个观点:"两年内或实现手机买房"。掐指一算,过去一半的时间,周围的情况如何了?
2014年3月,乐居互联网及电商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与腾讯已经开始探讨微信平台相关业务。具体的方式还在研究中,但是"未来的想象空间很大"。双方将共同开发基于房地产移动电商的相关软件和工具。当时媒体界畅想,也许再过N 年,人们就会像现在接受手机付车费一样选择用手机买房了。
今年夏天,乐居互联网所开发的刮刮乐悄然在苏州传开,许多楼盘的公共微服务账号都可以供关注者进行刮刮乐游戏,并且可以查看楼盘的详细信息。一个真正的"移动售楼处"已经成为现实,同时这个"移动售楼处"还实现了远程揽客的功能。中奖的市民需前往售楼处,才可以领取刮中的奖项。
8月25日,品牌房企万科与阿里、腾讯的房产O2O首秀同时曝光,前者高呼"淘宝上花多少,买房就能省多少",后者打起了"微信支付与房产金融"的主意……
未来的互联网和房地产营销将会有怎样更深一步的合作?两年内实现手机买房的预言似乎一点不夸张。就现阶段而言,通过这种手段买房,老百姓能接受吗?淘宝和微信各自的卖点有何异同?

发表于2014-08-28

淘宝卖房有“红包”?

其实,品牌房企万科与电商巨头阿里传出合作绯闻已久,但真正落实是从8月25日起。淘宝上专门开通了购房频道,并打出"淘宝上花多少,买房就能省多少"的广告,目标受众就是淘宝用户,可以淘宝消费额换取相应的购房优惠额度,以此减少总房款。最低减少总房款额为5万元,这样的优惠和淘宝一贯使用的红包促销很相像。
举个例子,用户A在2013年8月1日-2014年7月31日之间的消费总金额为48000元,按照规定,消费金额不足5万元的用户可以获取5万元的购房优惠额度。用户B消费了10万元,就可以获得10万元的优惠额度。超过200万元的用户可获取200万元的购房优惠额度。参与此次首秀的万科项目共计23个,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12座城市,其中苏州的万科城也参与了此次活动。
也许有人会怀疑,这样的5万元优惠是不是房地产开发商的一个噱头,到最后会不会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还是得买房者自己买单据宣传?据宣传,淘宝的购房细则里强调了所有淘宝用户的这些购房款均可在万科购房的公开优惠基础上叠加使用。
但记者发现,额度置换并非任意为之,每个项目根据各自的售价、房屋特征制定了优惠上限。比如,位于北京亦庄的金域东郡项目最高优惠封顶10万元,沈阳的铁西蓝山项目最高优惠仅1万元,而杭州的高端住宅可换取200万元的优惠。
缘何淘宝会放出如此大的优惠?买房者真的能直接省去几万块的购房款吗?这些都有待考证。

发表于2014-08-28

微信卖房靠增值?

无独有偶,腾讯与知名房企万科首次联手的基于微信平台的房地产金融产品也在8月25日公开亮相。
微信没有"红包"相送,但可以创造一个移动售楼处。据称,每一家品牌开发商都可以与腾讯合作开发微信服务号,买家既可以通过手机查询心仪的房源,又可以通过微支付第一时间完成预定。而微支付的资金,将通过微信理财通冻结,享受理财的增值收益。如果买家最终购房,微支付的金额将转为房款,不购房则如数退还。而无论购不购房,理财收益都归买家所有。

合作停留在促销层面只为培养受众消费习惯

尽管从购房途径上来看,这些都是买房的创新之作,但在业内看来,这些动作也只是停留在"促销"层面。对于房企来说,目前能做的只是扩大品牌效应; 对于互联网来说,目前做的是对受众消费习惯的培养。微信提供的优惠"以1万抵N万"其实早在线下的购买中流行起来,现在只是换了个平台。
网友在看到这些新动作时,第一反应是点击进入了解,但后续跟进的确实占少数。
网友杂谈:
"我怀疑这个几万块的优惠是不是假的,因为你搞不搞活动,房子就在那里,不会因为和淘宝合作了,房子的成本降低了。我担心羊毛出在羊身上。"
"记得以前淘宝刚出来的时候,不敢在网上买超过几百的东西。后来,手机、电脑、电动车等等大件,都敢在淘宝上买了。也许有一天,房子也会一样,手机下单就可以了。那一天如果到来,一定就在不久的将来。"……
对于品牌房企而言,房地产电商平台的初级目标是要通过电商的手段快速实现去化,这也是房地产市场营销的一个手段。这样的动作势必会在业界引起一阵电商风,届时,消费者是否能够习惯这种消费模式,我们拭目以待。

发表于2014-08-28

用户为王二者兼具电商的金融色彩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在淘宝,还是微信,参与这些购房活动的同时,伴随的一定是用户信息的登记,并且都有金融色彩。淘宝在发放购房红包的同时,需要用户留下姓名和手机号码;微信在微支付时,更要对手机号码、姓名、银行卡进行绑定。这些和互联网的营销思维不谋而合,用户的数据就是财富。
另外,这两种电商模式下,余额宝承担的"预授"功能与微支付理财冻结类似,同样是冻结款项认筹、充抵购房款、理财收益归个人、多重红包优惠等特点。
尽管民众可以认识到这其中的弊端,但生活在信息化的时代,就需要尝试去接受新的事物。如今的"移动售楼处"能否在线上站稳脚跟,让受众养成在线上购房的消费习惯,这不仅仅和市场有关,还和国内的经济发展程度有关,更和人文历史的惯性有关。互联网是像洪水猛兽,短短的数十年侵占了人类的生活,房产的购买也会这样被"俘虏"吗?应该不会那么彻底。这个行业的线下考察是必不可少的,未来电商可能占据销售过程中的某些重要环节,但绝不会是全部。

发表于2014-08-28

淘宝的东西还真的是不敢相信啊

上一页|1|
/1页